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巴东县委书记单艳平出了一道题 各乡镇书记镇长"吵"起来了

    信息发布者:李明圣
    2017-04-26 20:08:57    来源:付瑞勇 长江巴东网   转载

     近日,恩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十任书记种茶三十年》一文,十任书记?种茶三十年?何其坚毅!何其执著!利川市某镇走过的30载春秋里,昔日壮汉饥饿佝偻如老孺到如今坐车上馆子不讲价。30年,变不了沧海,也成不了桑田,但一片茶园真的让这个镇换了日月。

    宛若仙境的茶园果然名不虚传!

      从一片树叶到一片茶叶的蜕变,从种茶栽茶到吃茶叶饭、穿茶叶衣的转变,从囊匣如洗到锦囊如鼓的嬗变,追寻10任“茶叶书记”,一代代愚公,一个个敢叫荒山变茶园的书记,坚定的信仰谱写了万亩茶园致富乐章。

    巴东金果茶园也是美得不像话 

      十任书记种茶三十年》这篇文章火了,大家在巴东茶叶产业微信群里展开了热烈讨论,数落起自己的“辉煌”:作为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地方,唐代贡茶“真香茗茶”、宋朝贡茶“锣圈岩茶”、清朝贡茶“羊乳山茶”……巴东茶一时风靡了数代朝野。在一代接一代的耕耘中,巴东茶园基地面积达到8.03万亩、可采茶园面积4.4万亩、总产值2.5亿元,一场茶业接力赛跑出了巴东经济增长线。

      

       “这个乡镇十任书记30年做一件事,百姓现在每年卖出几亿......请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写一条以上阅后感。”县委书记单艳平在茶业微信群布置“课外作业”。一份份开放试卷,答案不拘一格,且看......

     

    溪丘湾乡党委书记
    舒显伟
      溪丘湾乡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有万亩茶叶基地(其中获有机认证的基地1个)、8家茶叶生产加工企业、6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但发展好茶叶产业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结合本乡实际已经有了相应的规划:
      近期,也是第一步,壮大茶叶基地。我们将借退耕还林、产业扶贫等政策的支持,引导农民“舍”好田种优质茶。建管结合,管好原有万亩茶园,在白湾片区、甘坪片区、月明片区、麦丰片区、白羊片区规划发展3万亩连块成片、合理布局的茶叶标准化基地。
      第二步壮大茶叶企业。围绕做大做强绿色富硒食品加工业,延伸茶叶产业链,开发夏秋茶、茶饮品产品,引导和鼓励茶企整合资源、整合品牌、整合市场,抱团树立核心品牌“巴东郡贡茶”。

      第三步茶旅结合,拓展农村经济增长新空间。依托茶产业,打造牛乳岭至铧厂垭,集茶博物馆、景观茶壶、民俗茶歌、特色茶舞、地方茶戏、品茶体验于一体的茶文化旅游区。挖掘传统茶文化、茶历史,开办茶乡论坛等活动,使我乡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茶叶产业发展重在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富民富乡。


    东瀼口镇镇长
    李宁

      看了利川毛坝镇三十年如一日发展茶产业的纪实,深受启发和教育,有几点感受:

      1、一个地方要发展,干部是决定因素,只有干部这些领路人想干事、真干事、愿干事,才能真正带领群众们干成事。

      2、一旦确定正确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达成目标,破解难题、一抓到底、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和困难,用干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幸福指数,用干部的真情投入换来群众的真心拥护。

      3、规模才是效益,体量小了不行,要成片成规模建园,适宜区域全覆盖。

      4、清晰定位、长远谋划,从发展之初就确立绿色、有机、生态、旅游的目标方向,搞好品种选定,标准化种植,农残和化肥控制,旅游基础设施配套。

      5、引进一家以上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茶企,可以以一当十,弥补政府在市场经验上的不足和茶农在管护茶叶品质上的差距。


    官渡口镇镇长
    肖辉

      读完有如下体会:

      1、选好路子。毛坝的气候、土壤适宜茶叶种植,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该镇确定了茶叶产业之路。这说明只有适合的才是舒适的,立足全镇全县来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不在于要搞“奇”,而是要立足地域自然条件,符合科学规律,找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能盲目、不能随心所欲。道路是战略是方向,需要坚持,不能朝令夕改,不能一届班子换一个路子,事实证明坚持就是胜利。

       2、俯下身子。群众看干部,我们制定了产业发展的道路,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会议号召上,而是要带着深厚感情深入老百姓,以身作则宣传和教育,逐渐改变上头热下头冷的产业发展尴尬,在产业发展上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从“干部在做群众在看”到“干部、群众齐心干”转变。

      3、雄起胆子。不能简单以“这是群众的意见”作为工作不作为的借口,很多情况下,群众认识不到位,干部就不继续作为,现如今我们有多少干部敢喊出“那户农户不改园,就用边缘田块置换”,面对农残敢于强行销毁,不是说我们发展产业要用强迫的手段,而是要我们干部面对发展要勇于担当,要用多种措施来化解矛盾和困难,而不是一避了之。

      4、擦亮牌子。我们的茶叶、椪柑,一个地方一个牌子,一个村一个商标,单兵作战,独立面对市场、自然天气等风险,都打自己的“小九九”,生怕邻村邻地的人赚的比自己多,是时候解放思想统一意志打造“巴东+”的品牌了。本地企业收购外地的水叶子说是巴东的、本地的商人收购秭归的柑子说是巴东的,短时期来看是盈利了,但只是个别企业、个别人盈利了,这种行为不断地在腐蚀我们巴东的品牌形象,要建立与品牌一致的产品标准、地理标志等,坚决打击鱼目混珠行为。

      5、培育扛把子。只有产量没有加工、销售,或者供销不平衡,依然不能解决增收的问题,要培育几个真心用心真干实干致力于巴东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沿渡河镇党委书记
    黄祖贵

      我体会到我们党委政府应下决心持之以恒地把茶叶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的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主渠道拿在手上当作重点来抓。

      一抓基地的发展,引导老百姓解放思想,用长远的眼光来发展茶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发展壮大茶叶基地的规模;

      二抓茶叶加工企业的带动,通过茶叶企业的发展解决茶农的茶叶销售问题。主要是解决茶叶加工企业在生产销售中的困难和问题,如理念、资金、设备等;

      三抓茶农的技术服务,成立技术服务队,关键时段和节点组织茶农培训,提高茶农的种植水平和茶叶质量;

      四抓茶企的商标品牌意识培养,不一定每一个茶叶企业都要有一个商标品牌,可以招商引资一个大的茶叶企业,创建一个大的统一的品牌,促进收购和销售;

      五抓茶文化的挖掘,深入挖掘茶叶发展的历史渊源,把巴东深厚的茶文化唱响并发扬光大,形成浓厚的氛围。


    官渡口镇党委书记
    熊学红

       官渡口镇在茶叶产业的发展上是弱项,起步晚,适应面积少。但深读了“这个乡镇10任书记30年做一件事,百姓现在卖出几个亿”这篇文章后,在产业发展上触动大、感悟深。 

      一是发展产业要有定力。毛坝30年如一日发展茶叶发业,10任书记一任接着一任干,体现了在产业发展上‘’咬定目标不放弃”的定力,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官渡口镇确定“一带(长江柑橘带)两叶(茶叶和烟叶)五园(葡萄园,梨园,脆李园,猕猴桃园,桃园)”的农业产业思路,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奋斗。我想,只要我们有10年的定力,就会有好的效果。

      二是培育产业要有毅力。产业发展了要用心呵护,不能任其自生自灭。我们官渡口的柑桔园在管护上停留了10年,这是教训。管护还要有科技支持。今年,我们镇与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签订了“科技帮扶协议”对“一带两叶五园”进行技术指导。加大培训的力度,“以训促管”是个“有抓手”的措施,同时,还要培育市场主体和带头人,持续地管下去,坚持应有的毅力。

      三是拓展产业要有生命力。毛坝的“产业+旅游”和新产品“利川红”是该镇茶产业的生命力。我的体会是产业给老百姓带来好的效益和不断推出新产品是产业的生命力。这个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动图
    水布垭镇镇长
    贺齐政

      近年来,水布垭镇按照“高山药材、二高山银杏、低山茶叶”的产业布局,发展茶叶基地1万余亩,可采摘面积6000亩,其中在低山河谷一带的南潭、古树坪、围龙坝村等适宜地区新发展了茶叶4000余亩。我在学习了“这个乡镇10任书记30年做一件事”的报道后,相互对照、自我检查,感受很深,有如下体会:
      一、建好基地是基础。产业发展需要规模,而规模的壮大需要基地作为支撑。因此,产业发展要久久为功,一届接着一届干。茶叶产业需要3至5年的周期,让群众克服3至5年的收入空窗期对基地建设来说尤为重要。一是政府要持续引导,通过走出去的办法让群众开拓视野,调动群众积极性,有意识地集中连片发展;二是要让群众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群众收入高了会自发地去发展;三是管护比新建更重要,通过科技培训、老茶园改造等方法提升基地的规模和产品的品质,不能搞成今年建、明年拆的循环局面。
      二、抓好茶企是关键。茶叶要卖出去,要卖出好价钱,关键要靠企业。目前,水布垭镇现有茶企1家、作坊18家,但更多的是本地茶叶却被外来茶贩收购,所以大力发展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势在必行。一是整合力量,将现有的茶叶作坊整合成一个或几个企业;二是用足用活政策,引进或鼓励本地企业自我壮大,通过技改提升加工品质;三是延伸产业链,除春茶加工外,要支持茶企延伸开发夏秋茶、茶枕等旅游产品。
      三、富硒品牌是保证。硒资源是恩施最大的名片,我们要以富硒为依托,在品牌上做文章,整合资源,以镇为单位,集中精力打造1—2个有影响力的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让茶农从品牌建设中增收。


    动图
    清太坪镇镇长
    陈君琪

      看了《这个乡镇10任书记30年做一件事》这篇报道,感受很深,简要汇报如下:
      从最初在饿死与偷盗之间做选择,到现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多元,其中茶叶收入占60%。同一块土地30年间的巨大变化,文章中的几个词概括比较准确。

      一是“专注”。10任书记持续接力,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专注一村一品,一门心思盘大茶产业。

      二是“真抓实干”。茶叶下水田、控制农残这两场“拉锯战”的背后,反映的是抓发展的决心和毅力。区、乡、村干部亲力亲为,党委书记半夜就当天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体现的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务实作风。

      三是“升级”。通过改造老茶园、推进品牌战略、生态旅游,把最初解决群众活路的第一产业,变成了庞大的综合产业。我们清太坪镇是银杏大镇,目前还是粗放型的,综合经济效益不高。毛坝镇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今后,我们看准方向不动摇,从单纯的向苗木、叶要效益,转变为提高银杏产业综合效益,变“银杏大镇”为“银杏综合产业大镇”。


    动图
    东瀼口镇党委书记
    王发堂

      东瀼口镇茶叶种植基地建设是我镇产业建设园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板块,通过几年来的不断推进,目前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地区茶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镇茶叶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本人深感发展产业,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规划,需要全方位支持,更需要持之以恒!我认为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我镇茶叶产业方可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一、以企业或实体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发展是根本。只有通过企业主体的带动引领,才能有效克服过去茶农分散种植规模小、效益低等种种问题。以有实力的企业为发展主体,有利于加强茶园技术推广,提高质量监控和科学管理的水平,降低茶农的种植风险,增加茶农收入。通过转变茶叶产业发展方式,使农村茶叶产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企业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茶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政府引导并给予项目支撑是保障。有了企业主体的进入,政府在引导和项目支撑上便有了抓手,政府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也会事半功倍,地方政府可以以企业主体为抓手、以产业建设为载体,通过营造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文化品牌、健全营销体系等方面着手,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服务,降低企业的风险也就降低了茶农的种植风险。
      三、招商建厂实施茶旅融合是途径。在建立标准化茶园种植基地,种植面积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招商建厂能有效建立起自己的茶叶品牌,减少茶叶生产加工的中间环节,不仅可以保证茶叶生产的品质,而且大大提高了茶农的种植效益,这是降低茶农种植风险、提高茶农种植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以标准化茶园建设为依托,走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东瀼口镇位于城郊的区位优势,把生态观光、采摘体验等活动融入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来,增强茶叶的旅游产品属性,可以大大提升茶叶产品的附加值。
      四、提高品质畅通营销是关键。有了良好的产品基础,以东瀼口镇羊乳山贡茶文化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茶叶品牌和文化底蕴,健全品牌营销体系,逐步提升本地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将是我镇茶叶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剂催化剂。结合东瀼口茶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发展思路的有效实施,最终让老百姓从发展茶叶产业中真正得到实惠,从而摆脱贫困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


    动图
    大支坪镇党委书记
    向明

      当值省委党校学习之际,县委书记出题《这个乡镇10任书记30年做一件事,百姓现在每年卖出几亿……》读后感。其意在茶叶产业,也在干群关系,实在深远!深学之后,有感触,有深思,有启发。其感触为:对照利川毛坝镇历任书记,自已对发展茶叶产业重视不够,信心不足,责任不清,定力不强,方法不新,作风不实,力度不大,很是惭愧。其深思为:学习借鉴利川毛坝镇发展茶叶的成功之道。

      一是发展茶产业的定力不能有任期。毛坝镇选定茶产业后,10任书记接力发展壮大茶产业实在不易,而且经历了两场持久性"拉锯战”,充分证明抓产业发展要一心一意,产业定力才是定海神针。

      二是茶叶产业品牌要有时间陈酿。毛坝镇干群用了30年艰辛努力,成功打造出了亿元的大产业,充分说明产业发展壮大是要长期坚持不懈。

      三是做大做强茶产业要干群务实重行合力。毛坝镇选定茶产业后,党委始终坚定不移推动,也充分调动了茶农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政府引导,茶农乐意茶叶下水田,心在一起,上下内外合力,事就能成功。其启发为:茶叶是世界上最大的饮品,巴东的茶文化、茶历史悠久。让我领会到县委、政府强推茶产业的坚定和正确决策,符合现代产业理念,也符合巴东实际,茶叶产业可以保护生态,富裕百姓,茶旅融合,增收财税。大支坪镇近年来新增1600多亩,茶叶种植适宜区和发展空间都还很大,有可作为。一是着力统一干群对茶产业发展的认识。以州纪委帮扶的尚家村为样板,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在贫困村加力度,添措施。二是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当前全镇烟叶面积压减,蔬菜产业市场风险大,逐步引导粮农向茶农角色转换。三是着眼建立茶旅融合的产业规划。尊重科学,绘制规划,做到茶叶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发展相融合。四是着眼强化干部抓产业的作风。坚决抵制引导产业发展半途而废的现象,克服推进产业发展的重重困难,提振信心和决心,在任做点实事。牢记:承前启后建产业,一张蓝图绘到底。


    动图
    金果坪乡党委书
    王卿

      见此报道,观同志感言,思酌良久,浅谈两点感受:
      一是毛坝历届党委政府统一目标和思想,盯准茶产业,数十年为之奋斗不息的狠劲儿、钻劲儿和韧劲儿。30年12万亩,其现实的发展成果,充分展现了毛坝党员干部在涉及全局、关乎长远发展问题上的担当精神,充分彰显了他们“咬定青山不放松、功成不必在我”的政治勇气和智慧!这不是任何一个地方、一届班子轻易就能达成目标统一且持之以恒付诸努力的。奋斗在为民服务岗位、耕耘在改革发展基层的我们,面对任何一个发展问题,确实该思考一下这种精神,学习一下这种劲头儿!
      二是面对金果发展实际,必须切实树立盯准茶产业的现实感、距离感和紧迫感。不说毛坝、走马,单说邻近金果的邬阳,全乡1.8万人有2.1万亩茶叶,且一半以上已实现全域可视有机生态,二大茶叶龙头企业带动全乡80%的农户通过茶产业脱贫,脱贫收入有据可查。而我们还停留在为规模化殚精竭虑,更何谈规范化生产、品牌化经营、有机化打造、融合性发展等问题?根据金果的地理气候和茶文化环境,茶无疑是农民增收脱贫的保障性产业,我们没有理由不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当然现实发展中有挑战、焦灼和客观困难,但丝毫不能影响我们把茶产业作为涉及金果发展全局、关系金果长远利益的大事的定力!毛坝的现实成就给了我们信心和决心!


    动图
    清太坪镇党委书记
    裴成龙

      认真读完此篇报道,浅谈三点感受,一是对本镇产业发展的思考;二是对本镇干部作风转变的思考;三是对基层干群关系的思考。
      反思之一,毛坝镇的茶叶产业发展数十年如一日,找准了路子,坚定了信心,见到了实效。结合清太坪镇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反思,“中国古银杏群落之乡”是否实至名归?这块牌子究竟该如何保护并擦亮?诚然,清太坪镇银杏产业发展有基础,但发展瓶颈也异常突出。一是在本镇银杏产业发展的昨天和今天,小作坊的简单购销关系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龙头企业的带动和引领作用基本为零,产业基地的带动发展作用无法显现。目前全镇银杏产业发展仍然处于简单粗放的低水平阶段,“卖树苗、摘树叶、收果子”就是目前全镇银杏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与“科技含量、市场研发、品牌效应,经济效益”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路子和关键词还有很大的差距。再者,农业产业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不完备。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农户往往处于弱势一方,利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不健全,组织较为松散,无法及时满足农户对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方面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要在“培育银杏产业龙头企业、提高示范引领效应”、“完善利益联接,做好产业配套”、“抓标准化生产,抓板块基地建设”、“提高农户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完善银杏产业发展机制、逐步提升产业发展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反思之二,本人作为镇党委书记,是否在抓产业发展的思路上久久为功坚韧不拔?是否怀着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和斗志抓产业发展?全镇的干部在工作作风上是否时刻保持着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照,认真反思。实事求是而言,无论是我个人,还是党政班子集体,还有其他党员干部,都做得很不够。特别在产业发展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老观念根深蒂固,一直以银杏产业大镇骄傲自居,满足于现有的低水平产业发展现状。缺乏“走出去学一学看一看”的创新精神;缺乏把现有基地改造升级、促规模化发展的思考和决心;缺乏向市场问发展思路问发展效益的果敢和开拓精神;缺乏把企业满意、把农户受益作为产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衡量标准的责任意识。
      反思之三,文中写到“干部白天挖田放水,群众晚上筑田灌水”这样的干群“拉锯战”,在基层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是一个现实的考题,每一个基层干部都是考生,如果我们答不好这道题,履职尽责一说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如何处理好新形势下的干群关系,如何引导群众百姓在发展思路上达成一致,是目前我们在抓精准扶贫、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步骤。
      如报道中编者按所言:党员干部正是把共产党员的信仰贯穿到一个地方的发展中,才形成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有力推进当地精准扶贫事业。
      10任书记30年绘就一张蓝图,充分说明了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抓发展的重要性;说明了一个团结务实的乡镇领导班子在地方发展中发挥决策作用和引领作用的关键性;也说明了干部群众抱团作战产生巨大能量的持久性。


    动图
    茶店子镇党委书记
    宋良

      感悟:

      一、基地是基础。关健是老百姓积级参与,发自内心深处发展茶叶,把种茶当做自己的事。政府在产业没受益之前强力推动加引导,技术培训。

      二、企业是保障。老百姓的茶叶出来后要有企业去收购,当前重点是加工收购夏秋茶,老百姓每亩的收益才会提高。另外企业既要有顶天的又要有立地的,要在加工技术,质量,品牌,文化上下功夫。

      三、销售是关健。建厂房出产品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把加工的产品卖出去,卖出好价钱。只有企业挣钱,老百姓挣钱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动图
    水布垭镇党委书记
    田祚立

      看别人,照自己,感触颇深。
      我觉得发展产业必须得遵循一个根本的方法,那就是“问题导向”,要弄清楚我们产业发展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首先得解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决定行动,过程决定结果。毛坝30年做一件事,那正是党委政府高度的统一思想,清楚要抓什么,抓到什么程度,并转化为全乡群众的统一意志,而且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持之以恒,一届接着一届干,不耍花样,这就是“定力”!而恰恰这就是我们最缺的!
      第二是要解决基地问题。任何一个农业产业没有基地无异于空中楼阁。鹤峰走马一个乡镇就拥有15万亩茶叶,水布垭80年代有种茶的习惯,2004年县政府办在围龙坝种下1000亩茶园,现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标准化茶园,2012年以来才又新发展5000亩,基地规模严重不足。我们按照“一港三园”的发展规划,用3-5年左右在低山河谷一带要建成2万亩的茶叶观光园。
      第三是要解决品质问题。现在茶叶加工厂、品牌还是不少,但缺少整合品牌,树立有地域标志的核心品牌,有了核心品牌,茶文化自然随之远播。但目前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那就是农药的使用泛滥问题!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在家种地的农民为减少劳动强度而大量使用除草剂等高残高毒农药,建议能不能在全县禁止使用,或以检测结果区别鲜叶收购价格的方式倡导减少使用,否则,日积月累,品质根本无从谈起。


    动图
    茶店子镇镇长
    郑爱华

      我想到一句话: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亦如茶店子的烟叶产业,坚持发展超过30年,拥有专业的技术员,拥有大量的投入,拥有富强镇的收益,靠的是长期坚持与发展。

      一 干部要摒弃政绩工程。干部的思路智慧和作为决定一个地方发展的程度,不能盲目追随跟风求政绩,科兴谋划方能长远。

      二 群众需要引导组织。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动力问题。茶店子曾经发展过茶叶,事后群众把茶苗扯了种包谷了。去年组织几车群众去宣恩伍家台看茶,群众震撼了,接受了,开始抢着苗子种茶了,一次超过2000亩。

      三 发展需要久久为功。有关产业像毛坝茶叶一样在干部群众悉心坚持下长期发展,必然会结硕果,选定一个路子,一茬接着一茬干是王道。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